云抗疫:“以艺抗疫 永不言败”—— 刘海粟美术馆馆藏作品致敬一线抗疫勇士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各大美术馆、博物馆积极利用互联网、微信、直播等平台开展线上活动,以艺术视角弘扬中国文艺精神,传递抗疫信心和决心。今天,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携手刘海粟美术馆精选出馆藏中具有美好寓意、坚韧精神、高贵品格的作品向一线勇士致敬。

曹继峰  《永不言败》  篆刻  2008  4.2×4.2×5cm

曹继峰,80后青年书法家。此幅碑帖石刻之作字体为篆书,是一件勉励之作,通篇共四列,最右边的大篆内容为“永不言败”,其余为小篆,内容是“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都是被困难吓倒的”。篆书的上方有一行山峰形状的装饰纹样,为整幅石刻作品增加一丝丝的情调。

从作品本身来看,此幅石刻共24个字,言简意赅,体现出书法家对自己的激励之心:无论遇到何种挫折,都不要气馁,要勇往直前、永不言败。此作字形修长、而且紧凑、主体在前、说明在后,构成左密右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右而左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字体结构则趋简约固定的倾向,其线条匀称,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作品在力度、速度的把握上恰到好处,运笔平稳有序,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

丁云鹏 《兰芝图》      中国画  126×56cm 
丁云鹏是晚明杰出的画家,擅人物,工山水,尤长于佛像。周亮工尝称“画家工佛像者当以丁南羽、吴文中为第一,”评价极高。董其昌对他也甚推重,经常在他画上题跋,友谊一直保持到晚年。所以我们看到这幅《兰芝图》上有董其昌长长的题跋。
此画笔法松散,但是格调很高。画面前景的山石上,生长着一个小小的灵芝,视线上移是茂密、杂乱的兰。丁云鹏笔下肆意生长的兰带着林泉隐士的气质,生于荒野而依然自得,象征了清高自守,不求闻达的君子之风。董其昌的题跋也飘逸空灵,风华自足。与画面相得益彰。


文徵明 《五瑞图》  1549  中国画  189.1×94(cm)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此画中,只有右上角一行简单的题跋“嘉靖己酉春二月徵明制”,画面中心部位以白描潭水虚出,大开大合,结构既紧凑又虚灵。其间,碧潭可见幽深处活水源头,潭边的嶙峋奇石中,繁缀着胭脂色的灵芝,嫣然独放的萱草傍依着苍翠的古柏,山间柏顶祥云缭绕,瑞象万千而绝无艳俗富贵之气,我们从中感到的是秀雅与深静。据题跋看,这应是文徵明晚年时的作品,此画颇有自寿之意。


汪承霈 《鸽》     中国画  106×65.2(cm)
汪承霈,清朝大臣。此画从落款上来看,应该是汪承霈供奉内庭之作,因此画工细致,设色明艳,有富贵气。画面绘太湖石,后有菊花,上有一枝枫叶,石上一鸽,引势向下,与前景一鸽呼应。所画鸽子较为肥硕,从画法而言,渲染用凹凸法,迥异传统,这种画法与清宫廷西洋画师的画法相近,可见当时宫廷对西洋画法的认可。前景以意笔勾勒太湖石,与鸽、菊花的精工形成了对比。菊花的画法,用双钩,丝丝入扣,细腻依理;叶的染法类冲水、冲色法。菊花的画法有类蒋廷锡,典型的宫廷画法。


郑燮 《竹》     中国画  135.1×30(cm)
郑燮(1693-1765),又名郑板桥,字克柔,号理庵,为“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一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郑燮曾有诗写到:“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此幅墨竹图,嫩竹老竹,有浓有淡,新老、前后,层次清楚。竹竿竹枝中锋出之,干脆爽利。两支竹,既相互交叉,又各自独立,极富层次感,是一幅优秀的文人画作品。郑板桥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艺术境界。


陈衡恪 《芭蕉》  近代  中国画  86×39.5(cm)
陈衡恪(1876-1923),字师曾,号槐堂、朽道人,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长子。近代著名画家。画中芭蕉,寥寥数笔,笔墨苍润,笔姿刚健挺拔,甚有气势。用笔言简意赅,挥洒自如。设墨轻重自如,笔意狂草,体现了陈衡恪先生的画意情怀。


沈新 《兰芝图》  年代不详  中国画  24.5×54(cm)
折扇页熟纸画兰、石、芝为传统花鸟的经典题材,有吉祥、高雅寓意。此作兰叶以花青没骨写出,浓淡自然,叶片翻转、交叉、长短一一在法,兰蕙以黄绿写出,姿态多变,虚实把握良好。太湖石以淡墨勾勒后,层层勾皴,结构明晰,质坚而灵动。千年灵芝以意笔写出,一笔之内,浓淡、中侧并用,虽简洁而效果颇佳。画家有较强的技法和画面控制能力,对于这种常见题材,不流俗而显雅意,显示了作者较高的绘画修养和水平。


刘海粟《乱点红梅图》 1948年 中国画 104×53.5cm 
梅花这一题材因其特有的生长习性,被人们赋予了高洁,不畏艰难的寓意象征,成为了文人墨客常常描绘,歌颂的题材之一。刘海粟画的梅,用笔老练,穿枝杂而不乱,疏密布局合理,与画面中的书法题字相得益彰。


刘海粟《扫除腻粉呈风骨》1972年 中国画  118×67.5cm
作品中荷叶虽然仍旧是泼墨,但荷花却以最古典的笔法画出,像一个大家闺秀,优雅丰盈。茎条用浓墨枯笔,钝涩之意让人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好似繁华过后的苍凉与萧条。虽然右侧也有几枝亭亭玉立的墨荷,但墨色的重心全落在了左侧,使得画面的关系有疏有实,布局合理。表现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风骨,这也是画家自身人格的写照。墨迹厚薄相宜,层层积色,用笔苍劲有力,意境深远。


刘海粟《竹石图》 1982  中国画  134×67cm
此图作于中山温泉,根据题款来看,是作者一时兴起所作,更有题诗两句:“谁怜真节生来瘦,自许高才老更刚。”竹石向来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一般都蕴含有品格高洁的意思,在此作者更有自喻的涵义,署名海粟年方八七,对应了题诗中的“自许高才老更刚”。 因为是即兴之作,感觉尤为清新自然,山石遒劲,翠竹迎风摇曳,好一派清晨景象。

“摧伤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为了这次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社会上各行各业都有人无私地奋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尤其我们的医务工作者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为疫情防控撑起“一片晴空”。

刘海粟美术馆用艺术作品致敬所有在抗疫过程中绽放璀璨青春的最美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