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思:用镜头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
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与新民晚报社精心制作了百集融媒体系列《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100位在沪的外国人,讲述他们在中国、在上海生活工作的所闻所见所感,本期邀请的是来自英国的导演柯文思。
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筹备一部纪录片,柯文思第一次到中国,并在中国居住了九个月。因为接触到了真正的中国,自那时起,他就爱上了中国。
此后,柯文思游历世界,在伦敦、纽约、洛杉矶等知名城市居住过,用镜头书写着他的电影人生,共获得4次奥斯卡提名、拿到过2座奥斯卡小金人、16座艾美奖奖杯。
距第一次到上海已经40年过去了,如今定居在上海的柯文思仍旧最爱外滩,在他看来上海外滩是一个完美的地方,它静静诉说着中国在过去100年间的进步和发展。从浦东看向外滩和从外滩看向浦东,有着不同/的美景,讲述着不同的历史故事。
柯文思希望,用他的镜头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
从今天开始,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与您分享老外与中国、与上海的缘分和情愫,中国是如此美丽!
今天推出第2期——热爱烹饪的法国人罗熙文。看看他与中国、与上海有着怎样的缘分和情愫?
“上海是全球最具有创新力的城市之一。”2012年刚来到上海,罗熙文便发现了这座城市的创意因子,开始着手将达索系统亚太总部从东京迁至上海,并于2020年正式完成了核心部门的迁移。
作为达索系统全球执行副总裁,罗熙文见证了上海对优化营商环境孜孜不倦的追求。他说在上海这座城市“让人感觉生活特别美好”。“围观”市民健身、跳广场舞,逛超市、菜市场……罗熙文感慨道,这座“充满乐趣”和活力的城市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进入中国市场近二十年来,达索系统一直积极推动“In China, For China, With China”的战略。如何和中国共同成长,是达索系统不断探索的目标。
罗熙文早早融入了这座“充满乐趣”的城市,“下班回家的路上,时常看到有人在跳广场舞或做瑜伽,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和幸福。我觉得很有趣,有时还会停下来围观一会儿,这在世界其他地方是见不到的,”罗熙文语气欢快地说道,“让人觉得时光特别美好。
”热爱烹饪的罗熙文,在闲暇时间会尝试将法国和中国的饮食文化相结合。为了获得更新鲜的食材,这位外企掌门人时常会去超市与菜市场“接接地气”。罗熙文笑着说:“身处菜市场可以感受到热闹的氛围。
”因为喜爱这座城市,近年来,这位法国人积极推动中法在商业、科技等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了表彰和感谢他为上海对外交往和城市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上海市政府向罗熙文颁发了2019年“白玉兰荣誉奖”。
“我很喜欢白玉兰,因为这是上海的标志。”他颇为自豪,“荣获‘白玉兰荣誉奖’,我深感荣幸,这也是全体达索系统人的荣誉。”
奥斯卡计划今年在上海开一个小的足球培训学校,“因为特别喜欢上海,希望自己能够帮助中国孩子成长进步,球踢得越来越好。”他希望孩子们能像他一样踢球,感受足球的快乐。
2016年12月25日,上海上港集团足球俱乐部(现上海海港足球俱乐部)给球迷们送上了一份大礼,国际知名球星奥斯卡加盟。从此,奥斯卡开启了他的“上海生活”。在上海的5年间,奥斯卡和他的队友夺得了2018年中超联赛冠军和2019年超级杯冠军,他和队友们还将继续为荣誉而战。
“现代化”是上海这座城市留给奥斯卡的第一印象,每当从外滩看向浦东,奥斯卡都会由衷赞叹。在上海居住的岁月里,奥斯卡感受到了生活的便利和人们的友好。
据奥斯卡回忆,刚到上海时,女儿刚满2岁,儿子才9个月大。女儿到上海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读书,“上海的教育条件特别好,比圣保罗好很多,而且还在不断提升。”奥斯卡的家人们都很喜欢这里,如今孩子们能熟练掌握葡萄牙语、中文和英文。
除了上海的生活环境和教育,奥斯卡还会向朋友们介绍上海的体育设施。奥斯卡觉得上海八万人体育场和虹口足球场都非常漂亮,管理水平也非常高,特别便利。朋友们去看他的比赛,即使不会说英语和汉语,也能顺利到达他们的区域。
目前,上海正在为打造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而努力。2020年,新建成的浦东足球场是上海“十三五”期间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这正是奥斯卡所在足球俱乐部的主场。
奥斯卡希望能和队友一起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上海赢得更多的冠军。奥斯卡表示,要为上海体育事业、上海足球贡献一份力量。
安高博,默克集团中国区总裁兼电子科技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安高博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过自己对上海的喜爱之情。作为一名居住者,他流连于上海的高品质都市生活,喜爱这里的文化和人文氛围。距离安高博第一次到上海已经过去22年,而他对这座城市的认知还在不断加深……
去年11月,公共卫生防疫展区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次“亮相”,默克集团作为一家深耕中国市场88年、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位列其中。政府针对外国企业提供的一站式服务,让安高博赞不绝口。
不仅是工作,在上海生活同样令安高博觉得幸福感十足。
安高博眼中的上海处处都散发着浪漫的气息,最让他感觉惬意的地方就在他家附近。安高博住在苏州河沿岸,每天清晨或是傍晚,他都会和家人来到河畔漫步,他说:“在家门口欣赏日出和日落,是每一天最奇妙、最治愈的时刻。”
去年年底,苏州河静安区段两岸贯通工程基本完成,安高博目睹了改造的全过程。“我还记得这里原来的样子,这一次的改进非常成功,这里有自然美景也有人文风光,这是一条承载市民幸福生活的温情岸线。”安高博说。
在上海生活越久,安高博对这座城市的认识就更深入,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座城市的内在品格,他觉得“活力”最为贴切。
安高博认为上海是一座有生命力的城市,这种生命力体现在创新和韧性上。
疫情期间,安高博还发现了上海充满韧性的另一面。“在新冠疫情流行初期,上海就能做到迅速响应,有效地控制住疫情并在第一时间复工复产,这给了我们企业很大的信心。”
在全球疫情还具有不确定性的时候,进博会的如期举行发出了强烈的信号,给经济复苏带来了希望,也给全球企业提供了开放各国市场、探索新市场机遇的平台。“进博会的管理工作十分周全,中国展示了高水平进步,同时也展示了超强的韧性,这对于中国和世界都至关重要。” 安高博感慨。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民晚报社]
李希,东方航空乘务员,来自法国。
今年是李希到上海的第七年,也是她成为东方航空乘务员的第四年,这些年,她总在上海和巴黎两座城市间往返。辗转之间,李希体会着两座城市不同的魅力。最让她欣喜的是,通过频繁的接触与交往,中法两国的距离正越来越近……
“我的中国名字是李希,希望的希。”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了三年中文,李希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语言是融入一座城市最好的钥匙,李希也因此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在上海,她不仅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还找到了人生中的另一半。“我老公就是上海人,我对上海人有着很好的印象。”李希说,“上海人都很友好且开放,作为一个外国人,我觉得在这里生活非常愉快、舒适!”
谈及上海生活,李希说,这些年,给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已经深入到衣食住行等人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互联网科技。
“你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添加微信好友、买东西、乘坐地铁,二维码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李希正适应并惊叹于这样的变化。
大兴机场建成一周年之际,李希曾执飞过“进博号”彩绘机主题航班,并亲身体验了大兴机场酷炫的“黑科技”。
因为新冠疫情,2020年成了极不平凡的一年。李希认为,在疫情防控方面,上海政府提供了非常好的服务。“疫情期间,城市管理者为居民普及防疫知识,提供自愿的疫苗接种预约服务。最棒的是,通过及时的流控调查,我们可以得知疫情发生在哪些区域,在做好防护的同时,还能走出去享受生活。”
李希在关注中法两国疫情发展之时,也看到了两国政府和人民如何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她为作为东航一员可以实实在在参与到抗疫中而感到自豪,东航既是第一家执飞国内援助抗疫航班,也是第一家执飞国际援助抗疫航班的航空公司,先后承运近2.3万名医护人员和近7万吨物资,执飞涉及防疫的各类运输航班2.4万架次。
“中法的航班越来越多,这是两国关系越来越好,两国距离越来越近的证明!”李希说,这也是她选择空姐这样一份工作的原因。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民晚报社]
艾维他现在是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组长。
初到上海,留给艾维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大”。“上海大到让我有些不知所措,这和我之前在欧洲的生活不一样。”艾维他回忆,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自己就适应并喜欢上了上海,并开始了城市探索。
“在上海你可以找到你想要的。如全世界的商品、料理等,每周末都可以尝试新事物。这让我感觉我不仅仅是在探索这座城市,更是在探索世界。”每到周末,他喜欢去市中心走走,尤其是上海图书馆附近,尽管有些建筑背后的历史他并不清楚,但他觉得这些建筑都非常漂亮。
艾维他的研究组目前有两个不同的项目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资助。“在和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合作时,我们发现了一种具有抗癌作用的分子,它有可能在未来打开抗癌药物的研发新方向。”这一类分子的应用在中国传统医药中是有迹可循的,但是直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人系统地研究过它的药用价值。通过与英国方面合作,艾维他相信它有潜力成为新的抗癌药物。“这不仅可以造福中国,更将福泽世界。”
与很多外国人对中医的态度不同,艾维他说:“我不太喜欢‘传统中医’和‘西医’的说法,这两者的区别与中国还是外国无关。实际上,我们在对比的是传统的、以经验为主的研究方法与现代的、更看重证据的科学研究。”中医的确是以经验为主的,但是如此长久的经验积累中一定有值得运用现代仪器和技术去研究的方面。相较于世界上其他国家,中国对于传统医学的记载最为详细,资源更加丰富,因此中医对于治疗疾病的手段也了解得更多。
艾维他现在的工作就是通过研究传统中国医学成果来完善药物分子的数据库。“传统中医对现代药学和现代药物分子研发是一座隐藏的宝库,在未来50年中,一定还会有很多新药物来源于传统中国医学。”艾维他非常有信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W4HvIPedwQ
洪原淑,上海市闵行区中医医院韩国籍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医学博士。
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为患者望闻问切、对症下药开出处方……在闵行区中医医院里,有这么一位看似普通却又十分特别的中医师——中国首批通过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认证的外籍医师、上海首位外籍中医师、首位注册任职于中国三级甲等公立医院的外籍中医师、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获得者,她就是来自韩国的洪原淑。
“我在上海生活了29年,在这里的时间比在韩国生活的时间还长,上海是我的第二故乡。”洪原淑动情地说道。这些年她亲历了上海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迅速发展。
1992年,洪原淑从韩国东国大学毕业。为了治好家人的病,洪原淑放弃了去学校当老师的机会,来中国研习中医。
当时就读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零陵路校区较小,交通也不太便捷。那时候,上海的韩国料理店非常少,若想品尝韩国料理以解思乡之情,只能和其他留学生相约坐车前往。“因为距离太远,一年只能去一次。”洪原淑回忆。而如今,多元的环球美食满足了各国人才在上海的餐饮消费需求。
求学期间,家人的疾病经过中医的治疗得到了有效控制,这更坚定了洪原淑毕业后继续留在中国钻研中医的决心。“取得文凭并不代表我真正学会了中医,中国的中医环境优于韩国,所以我选择留在这里,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2019年9月,洪原淑拿到了期盼许久的“中国绿卡”,她笑说当时的感受就和获得“白玉兰纪念奖”时一样兴奋。
29年间,洪原淑为中医学和韩医学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去年9月,洪原淑在韩国韩医学研究院主办的“2020年度韩国东医宝鉴国际学术论坛”上发表视频演讲,将中国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和上海新冠肺炎中医诊疗方案传播到了韩国及世界。
在上海的近30年间,洪原淑作为一名医生,亲历了这座城市医疗条件的飞速发展。“上海的医疗水平变化中,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医疗服务的改善。随着互联网+医疗的融合发展,有了网上预约、网上诊疗等,患者不用在门诊大厅等那么长时间了。“这就是一种贴心的进步。”
中医药是中华瑰宝,中国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如此紧密的“中西融合”,让洪原淑羡慕不已。“这不仅让我,更让韩医界感叹和羡慕,在韩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是完全分开的,而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得如此紧密。”“我愿在第二故乡,用最简单朴素的方式坚守岗位,守护初心。”
唐德福,佛吉亚中国区总裁。虽然到上海的时间不算长,但唐德福的中文进步神速,他说,上海和法国非常像,人们生活精致,都很喜爱美食与时尚。他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信心,因为这里不仅很有底蕴,更充满了机遇。
2017年,唐德福被派到佛吉亚的中国区总部——上海工作。在上海安家后,唐德福夫妻俩经常四处逛逛,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
唐德福夫妻俩对上海的老建筑情有独钟,拥有石库门建筑群的新天地是他们常去的地方之一。新老建筑在这里完美融合,修旧如旧的老建筑有了崭新的生命力。从建筑本身到建筑背后的历史,唐德福夫妇都愿意去探究和了解。
定居上海前,唐德福并未想到上海的城市活力会是如此旺盛,更没有想到上海的商业氛围如此浓郁。
2020年疫情的暴发始料未及。疫情期间一直坚守在中国的唐德福亲眼见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迅速控制了疫情。随后,各地有序组织复工复产。
出生在塞尔维亚的Mio,是执行制片人,在意大利长大。因为工作关系,他曾在温哥华、伦敦、米兰、罗马生活。Mio坦言,“论电影工业,上海比温哥华和伦敦发展得晚。但发展的速度相当快,上海就像一辆高速列车。”
“虽然上海是超大城市,但给我的印象并不是人声鼎沸、车马喧嚣。上海十分惬意,是个有底蕴的地方,融汇了中国、欧洲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文化。”上海的周末很热闹,但平日里又很静谧,“有时候我会有一种‘啊,其实我在中国的上海’这种如梦方醒的惊喜感”。
Mio与中国的缘分要从2011年说起,那时他接到了一个电影项目《雨果》的后期制作任务。第一次到上海,他觉得一切都很新鲜。这也是Mio第一次管理一个团队,团队中有25个人,一半外籍一半中国籍。电影的后期制作耗时10个月,Mio回忆,团队经历了很多挑战,但最终赢得了奥斯卡最佳视觉特效奖。“上海和北京的团队都参与其中,这也代表了《雨果》的这次奥斯卡奖荣誉也有中国的一份。”
完成工作后,Mio离开了中国,在加拿大住了一年多。2014年,角色变成制片人的Mio回到中国,并在上海安了家。2019年他和上海电影节合作,把外国优秀电影带来中国。
如今,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电影成为中国文化艺术领域和文化产业的重要亮点。
2021年2月份电影票房122.65亿元,创造全球单月单市场票房纪录。得益于和中国公司的良好合作,Mio有了和西方电影公司高层及业界大咖对话的机会。
疫情期间Mio感受到了“上海服务”的温度,政府为Mio的公司减免了不少税收。Mio透露,希望搭建一个线上电影学院,可以教年轻人学习更好的电影制作技术。
潘正锵,新加坡奥特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我清楚地记得2004年底,总部问我是否有兴趣从香港调到上海接受挑战,我兴奋地同意了。”16年前的情形,潘正锵历历在目,他说,事实证明这个决定非常正确。
“感谢上海市政府和城市规划师们建设了这样一座美丽的城市。”这16年,上海给他的最大感受就是一直在前进变化。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出色的城市规划。
潘正锵的工作与生活都在闵行,这些年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虹桥枢纽的建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15年来,大虹桥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06年我刚到上海没多久,虹桥地区刚刚启动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的工程,我眼见着一座现代化商务区因交通而兴。到了2014年,国家会展中心落成。2018年以来,连续三届进博会推动了虹桥商务区成为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全球贸易枢纽。”
“和很多国际大都市相比,上海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自由开放、充满活力、激情四射。如果你愿意,每天都可以发掘到不一样的东西。”潘正锵说。
在潘正锵看来,上海的国际化程度首屈一指。他说:“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籍的人聚居或工作在上海。融合亲和的区域文化、安全便利的人居环境,也是众多跨国企业选择把总部落户上海的原因,我非常荣幸可以参与其中,看到这个不断迸发着热情的城市的成长。”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作为2021“中国旅游文化周”“老外讲故事”板块和迎接建党百年的主要内容,一起来听听潘正锵与中国、与上海有着怎样的缘分和情愫?
在党的生日之际,邀请的是来自马来西亚的巫国端。
Gordon Boo,中文名巫国端,曜影医疗合伙人、整脊科创始人。
巫国端是曜影医疗的一名脊骨医疗师,2014年他从马来西亚只身来到上海,今年是他在上海行医的第七年。
在做脊骨医疗师之前,巫国端是一名羽毛球运动员,4岁开始接触羽毛球的他曾两次获得马来西亚国家青少年锦标赛冠军。“2011年末我受邀前来上海参加红牛杯比赛,这是我和上海的第一次见面。”巫国端回忆自己因羽毛球与上海结缘的往事并谈及自己对这座城市的初印象,“舒适宜居、规划良好,那时我就感受到上海的与众不同。”
也正是因为对上海有如此好的第一印象,之后,巫国端便欣然接受了公司把他从新加坡外派上海的安排。
“上海是一个十分友好的城市。这些年,上海向全球人才发出‘英雄帖’并屡推入境新政,给我们外国人士在沪居留创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巫国端一想到自己能带领团队和技术走出国门,并且能在异国他乡“开花结果”——加入曜影医疗并成立整脊科,他就无比感恩中国以及上海能如此友好地向他“敞开大门”。
“上海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尤其是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我的客户里,有很多从外国知名大学毕业的外国留学生来上海发展。交流中,我发现他们都将这座具备国际化视野与水平的大都市当作实现理想的地方。”
因为职业的关系,巫国端每天都会接触到各行各业生活在上海的人们。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巫国端感叹上海是一座充满温暖的治愈之城。
上海的温暖还来自于很多细节,比如上海对疫情的有效防控,巫国端坦言生活在上海感觉很安全。他感慨于上海快速的反应与行动力,“不仅体现了高效的城市管理能力,更体现了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责任与担当。”
在上海生活久了,巫国端感慨良多,“上海是座精致耀眼、海纳百川的城市。我爱上海!”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民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