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减贫专题展序言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消除贫困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
中国是拥有14亿人口、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实现了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中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民群众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和社会实践,对促进社区、群体和个人实现生产性就业、体面工作、创收和可持续生活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非遗减贫实践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不同的地区结合当地发展情况和非遗资源,选取面广量大、从业人员较多、适于带动就业、有市场潜力的非遗项目,在国家级贫困县共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超过1100家;坚持以人民主体,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将技能培训作为重要内容,2016年至2020年共培训贫困群众数十万人次,一些学员成为所在地区非遗减贫工作的带头人,呈现出“培训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局面;坚持凝聚力量,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非遗减贫工作格局:一是制定专项文件,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二是开展东西部协作,实现优势互补,缩小区域差距;三是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非遗减贫,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四是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支持电商平台举办“非遗购物节”,让产品销得出去,让贫困地区群众切实获益。
中国的非遗减贫立足本国国情,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求真务实,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非遗减贫方案。中国在非遗减贫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宝贵经验,丰富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内容,为人类利用文化资源开展减贫探索了新的路径。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分享非遗减贫的经验和做法,为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