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主题系列:程十发《歌唱祖国的春天》作品赏析

“江南文化”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独特的花朵,为了满足比利时和欧洲民众对中国画的喜好,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从《饮水思源——上海中国画院藏红色主题作品展》中选出几位大师的作品与您分享。
本期推出程十发大师的作品。程十发,当代中国画艺术开宗立派的大师,是任伯年、吴昌硕、丰子恺、刘海粟等书画大家之后的又一位海派绘画领袖。他擅长将中国传统国画笔法和西方绘画技巧相结合,在现代中国发展转型期程十发的绘画以其时代性、民族性和独特性影响深远,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CHENG Shifa / 程十发, Singing the spring of the motherland/歌唱祖国的春天, 137x81cm, 1957

程十发, 歌唱祖国的春天, 137 x 81 cm, 1957年

1957年,程十发以一幅《歌唱祖国的春天》获得了全国第一届青年美术展览一等奖。这幅构图饱满、设色明丽的作品,展现的是一幅工农兵大家庭欢聚一堂的愉快场景,时代气息十分强烈。
程十发早年求学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主攻中国传统山水和花鸟。新中国成立后,他开始从事连环画、年画及插画的创作。可以说在创作《歌唱祖国的春天》之前,程十发很少有描绘写实主义的绘画作品。那么,为什么会在1957年突然创作写实主义的绘画?因为根据当时生产建设的需要,写实主义绘画最能介入现实;上世纪50年代以来新中国画运动的蓬勃兴起就是基于这个原因。这幅当年获得了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歌唱祖国的春天》,完美地诠释了“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
整幅作品的画面中,既有头戴方巾、放声高歌的农村老妈妈;也有手握快板、欢快和着节拍的农村大爷;还有吹笛伴奏的少年、身着蓝布工作服的工人,工人们头戴鸭舌帽,肩披围巾,手中握着卷起的图纸,完美地表现了当时工人阶级积极向上的整体面貌。画面中不乏身穿军装、怀抱儿童的军人,一幅其乐融融、和谐欢欣的景象。正是由于他广采博取的执着和豁达开朗的心胸,使其能独辟蹊径、专注地拓展艺术的道路,终成海派画坛领军人物,一代人物画大家!
《歌唱祖国的春天》代表了一个时代中国画的艺术水准,彰显了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感受画家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倾心描绘,对祖国繁荣发展的衷心祝福。敬请关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官网和社交平台,走进江南文化的艺术世界!

本期推出李秋君大师的作品《幸福少年欢度假日》。

李秋君, 幸福少年欢度假日, 107 x 51.5cm, 1958年

《幸福少年欢度假日》创作于1958年8月。这幅作品表现了少年游玩于山水之间的景象,以写生的方式记录了这一青春美好的幸福时刻。该作是三段式构图,前景置以简单的坡石,中景则是画的中心内容,描绘岸边造型各异的树木和深浅不一的叶色。岸边有两组乘船游玩的少年,他们或聊天,或看观景,十分悠然自得。远景绘有房屋坐落于岸边透露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青绿山水在房屋的点缀下显得格外生动,天色以淡粉色渲染,给人以风和日丽之感。

《幸福少年欢度假日》代表了一个时代中国画的艺术水准,彰显了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感受画家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倾心描绘,对祖国繁荣发展的衷心祝福。敬请关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官网和各社交平台,走进江南文化的艺术世界!

谢之光, 春满豫园, 111 x 62 cm, 1974年

《春满豫园》描绘的是沪上著名景点——豫园。作为老上海人文盛景所在地,这里饱含着旧时上海最原汁原味的传统民俗文化。此图在构成上大胆地采用了俯视全景——这一国画中不常用的角度来进行描绘。画面布局严谨,讲究透视,超出了传统国画一般只着意于意境的描写,在整体上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观此图,豫园的九曲桥廊腰缦回,檐牙雕琢;湖心亭则作为画面上部的主景,彼此环抱呼应,既精巧工致,又高贵典雅。九曲桥——顾名思义,九曲十八弯;且每个弯的角度又大小不一,这是一幅豫园独特的景致。春暖花开之际,游客们熙熙攘攘,往来于九曲桥上,一种欢愉暖人的气氛油然而生。春和景明,处处洋溢着兴高采烈;谢之光先生以此勾画,便是对祖国繁荣昌盛之生活景象的由衷赞美。

《春满豫园》代表了一个时代中国画的艺术水准,彰显了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感受画家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倾心描绘,对祖国繁荣发展的衷心祝福。敬请关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官网和各社交平台,走进江南文化的艺术世界!

程十发, 种花人家, 136×68cm ,1977年, 纸本设色

在程十发的笔下,描绘云南少数民族的普通生活情景是常见的,这不仅是因为画家本人的地域情节使然,还因为其独特的服饰、姿态都透露出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同时又富有生活气息以及别样的趣味,所以撷取云南少数民族元素于画中可以说已经成为了形成程十发个人绘画风格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本幅《种花人家》即是这类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件。

从题材来说,这幅作品的创作是采用了人物与花卉相结合的方法,这在程十发的作品也是较多使用的一种处理手段。这里作为背景的蜀葵怒放,画面中洋溢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花荫下一老翁身背幼童,神情愉悦,正在吹奏民族乐器,显然是为花朵的繁荣而感到无比的高兴,而身背的幼儿与其身边的两位儿童似乎已经听入了迷。画中花卉以大笔饱蘸各种色彩点厾而出,而人物形象则以线条表现为主,两者之间形成了对比,也增加了画面表现的视觉元素与层次。从作品中不难看出,画家是通过笔下情景的描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情讴歌,整幅画画面充满了温情的感受。

整幅画面内容紧凑饱满反映出画家经营画面空间的出色能力,如在繁花中留出空隙,在人物与前景的水果水罐之间安排出空间的做法,都是为画面“透气”需求所做的考虑。此外,人物姿态优美,表情十分传神,虽然色彩艳丽丰富却毫无散、花的弊病,这是画家善于利用墨色、对比色、冷暖、色块大小之间的关系,将整体色彩进行了精密协调之后的结果。

《种花人家》代表了一个时代中国画的艺术水准,彰显了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敬请关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官网和社交平台,走进江南文化的艺术世界!

程十发, 迎嘉宾, 189 × 364 cm, 1978年

一眼看过去,《迎嘉宾》满满的喜庆,满满的欢乐,满满的喜气,满满的欢欣。这幅程十发先生创作于1978年夏天的作品,色彩饱满、亮丽、鲜艳,洋溢着清新、激情和祥和。

《迎嘉宾》是程十发先生人物与花卉的典型之作,创作手法独特新颖,养眼悦心,从此幅作品中可以看出,经过多年的历练探索,至此程先生为世人所熟悉的“程家样”风格已经渐趋成熟。程十发擅长推陈出新,一笔一画中都有独属于他自己的色调、酣畅、洒脱和与众不同。
《迎嘉宾》给人们传递的是温暖的情怀,作品蕴蓄着江南文化独特的魅力。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将其作为“天涯共此时——中秋节”文化周“江南文化”板块线上推出,敬请关注中心官网和各社交平台,走进江南文化艺术世界,享受中华文化美好时光!

贺天健, 毛主席遍地英雄下夕烟句意, 69 x 45cm, 1966年

贺天健, 毛主席遍地英雄下夕烟句意, 69 x 45cm, 1966年

《毛主席遍地英雄下夕烟句意》作于1966年,此图是以毛主席《七律·到韶山》最后一句诗作为主题的山水画。《七律·到韶山》是毛主席于1959年6月第三次回故乡韶山创作的诗,全诗的尾联“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描写的是毛主席在32年后所看到的韶山景象。
贺天健画作创作的是黄昏时山间的梯田,农民劳作一天,带着喜悦的收获回家的情景。茂密的松林,起伏的山峦,黑白灰几个层次的构思,“夕烟”的景象写意令人着迷。画作简约大气,笔墨变化不大,却透着大格局,正应了诗句本身的意义。
远处浓重的红色,与其它颜色托衬出诗句中的“夕烟”。再远处的远山则以花青一挥而就,这种色彩的强烈对比,设色的浓厚、单纯与古代传统文人山水画所追求的调和、淡雅的审美有着鲜明区别,使得这件作品既具现实意味,又带有浪漫主义情调。

毛主席在创作此诗后向作家梅白请教,“遍地英雄下夕烟”便是请教后修改的结果。诗作具有深远的象征意义——稻、菽象征着革命胜利的果实,而创造革命胜利的英雄是人民群众。
敬请关注中心官网和各社交平台,走进江南文化艺术世界,享受中华文化美好时光!

[资料来源:上海中国画院]